近年来,触觉反馈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医学、远程控制、娱乐及教育培训中。这项技术巧妙地模拟了真实触感配资知识股票,使用户即便身处千里之外,或面对仅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象,如动物模型与病变器官模拟,也能仿佛进行直接交互。它不仅拓宽了人们体验罕见或难以接触情境的渠道,如与野生动物或水下生物的互动、罕见疾病的诊断训练,还显著提升了工作的精确度与安全性,尤其在触诊等高标准任务中表现突出。此外,触觉因其对社会联系的强化作用,也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作为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蓝皮书(2024)》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发布会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青少年如何健康用网”这一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信息与智能媒体研究室副主任、《青少年蓝皮书》执行主编杨斌艳分享了她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现状的思考和研究。
不应一味强调互联网危险性
杨斌艳首先回顾了团队自2006年以来对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的长期跟踪调研。她指出,青少年触网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她特别提到,在2022年的发布会上,有一位小学生的回答令她印象深刻。当被问及互联网的好处与坏处时,这位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上网坏处很多。”这一回答令杨斌艳感到意外和反思。
在她看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工具,理应带来积极影响,但当孩子们依然将其贴上“坏标签”时,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反思,是否在对孩子传达关于互联网的负面信息时过于强调其风险。
“孩子们如果从小就认为互联网是坏的,那我们如何期望他们在未来能够积极利用互联网,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呢?”因此,杨斌艳呼吁,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孩子们健康使用互联网,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互联网的危险。
对于社会关注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长的问题,杨斌艳认为,社会和家庭存在不同的认知。她指出,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在平时和周末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放学后的空闲时间或假期,孩子们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在线上游戏或社交媒体上。许多家长对此感到担忧,但杨斌艳认为,这与社会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期待并不一致。
对此,杨斌艳指出,数据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变化。她呼吁配资知识股票,家长们在面对孩子上网时间问题时,应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目的,而非简单地限制他们的上网时间。
家长应带领孩子适应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很多家庭中已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互动的纽带。杨斌艳指出,许多家庭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网络使用经验是双向流动的,孩子教家长使用新技术,家长则引导孩子如何安全上网。这种互动模式反映了家庭在青少年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杨斌艳也指出,家庭教育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挑战。大部分家长并非高学历或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们在面对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力。她强调,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家长,社会和学校也应为家长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教育能力。
杨斌艳进一步指出,家长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应积极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她呼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杨斌艳特别强调了网络文化与网络文明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她认为,青少年不仅是互联网的使用者,更是未来网络社会的塑造者。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的构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社会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在互联网上可能面临的风险。
杨斌艳提到,近年来,网络流行文化已经开始在青少年群体中展现出独有的特征,许多家长可能忽视了青少年的创造力。她呼吁,社会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通过互联网探索未来、创造价值。
在讨论职业理想时,杨斌艳指出,近年来,青少年对明星、网红等职业的追捧有所下降,但对“AI高手”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杨斌艳认为,这一现象值得社会反思,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其成为未来科技社会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扮演更多积极角色
目前,尽管我国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杨斌艳认为,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网络素养的普及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她特别提到,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网络素养教育发展相对成熟,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许多青少年甚至无法理解“网络素养”这一概念。
杨斌艳强调,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观念层面的改变。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孩子对互联网的理解较为有限,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互联网时容易盲目使用或沉迷其中。因此,杨斌艳呼吁,在推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时,社会应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需求,帮助这些地区的孩子和家长从观念上提升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讨论网络学习与网络沉迷时,杨斌艳指出,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她提到,许多青少年使用相关App查找答案,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完成了作业,但也可能削弱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杨斌艳认为,社会应更多关注青少年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非学科类学习,如科学普及、文艺欣赏、编程学习等。她呼吁学校和家长引导青少年在网络中探索更广泛的学习领域,帮助他们培养多元化的兴趣和技能。
其中,杨斌艳特别提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抖音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甚至超过了电视。杨斌艳认为这一现象表明,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在她看来,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不仅改变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社会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她呼吁,社会各界在面对这一变化时,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这些新兴平台向青少年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他们在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